(资料图)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张涛
学剪纸、编竹编、做榼子……在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丰富多彩的“非遗”暑假公益课堂成了今年暑期孩子们的好去处。
8月2日,在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丽山社区暑假公益课堂上,小学生刘思伊将一张方正红纸对折后,横平竖直几剪子,一个喜气洋洋的红双“喜”就出现了。
“我从去年开始就学习即墨剪纸,不仅会剪红双‘喜’,还会剪小动物和大白菜。”刘思伊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记者了解到,青岛即墨区龙山街道丽山社区暑假“非遗”公益课堂,由“非遗”传承人义务为孩子们授课,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榼子分很多种,我手里拿的这种是七月七做巧花的模具。”正在为孩子们讲述榼子历史、分类等知识的老人叫王承厚,是龙山街道榼子制作手艺人,从事榼子制作已有30多个年头。王承厚介绍,榼子制作工序复杂,仅工具就有30多种,制作工艺也有10多道流程。
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对这门老手艺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做榼子的过程非常有趣,榼子的图案也很丰富,我特别喜欢。” 学生于涵涛说。
“除了传统的文化课程外,我们还增设了竹编、面塑等‘非遗’老物件制作、参观村史馆等课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知传统文化魅力,进一步充实孩子们的暑期生活。”青岛即墨区龙山街道丽山社区负责人张镇说道。
(青岛即墨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