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未来 > 详情
每日热门:高龄孕妇需筛查新发突变单基因遗传病

科技日报   2022-09-12 20:37:09

科技日报记者 罗朝淑 通讯员 刘闯  

2022年9月12日是第18个“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今年的主题为“防治出生缺陷,促进生育健康”。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指出:高龄孕妇需筛查新发突变单基因遗传病。


【资料图】

我国是人口大国,出生缺陷患儿绝对数量多。据统计,近年来每年出生缺陷病患儿高达20多万例。

如何做到早诊断、早发现,防出生缺陷于未然?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二胎和三胎政策的放开,我国平均生育年龄不断提高,高龄产妇的比例越来越大。而高母龄是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绝对危险因素,夫妇高龄尤其是高父龄是新发突变单基因病的绝对危险因素。

每年新发突变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患儿可能超过3.7万人

遗传和变异都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是繁衍和进化的基础,因此人类子代出现新发突变也是一个普遍现象。2017年,《自然》的一篇论著发现,任何子代都存在平均70.3个新发突变基因;子代新发突变与父母年龄成正相关,父亲每增加1岁,孩子增加1.51个新发突变基因;母亲每增加1岁,孩子增加0.37个新发突变基因。因此,夫妇高龄尤其是高父龄是新发突变的绝对危险因素。

“当前,随着三胎政策的放开,我国35岁及以上的高龄孕妇占比达到了20%-30%,通常其丈夫年龄更大,因而新发突变导致的出生缺陷防控形势更加严峻。”黄荷凤介绍,新发突变发生在特定的致病或疑似致病基因位点,就可能导致疾病发生。这类基因新发突变,是绝大多数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的发病原因。

据估算,新发突变导致的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的人群发病率约为1/270,是唐氏综合征的3倍。按照我国一年1000万新生儿分娩量计算,每年新发突变引起的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患儿可能超过3.7万人。

黄荷凤透露:“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我国对新发突变的单基因显性遗传病,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出生缺陷防控体系。虽然对于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遗传性耳聋、苯丙酮尿症等携带率高的疾病,也有了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等较为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但对于新发突变占主要类型的显性单基因遗传病防控相对薄弱。”

因此,黄荷凤认为,新发突变的单基因遗传病是我国新时期出生缺陷防控工作的关键,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中之重。

新发突变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缺乏有效筛查技术手段

“由于是新发突变,胎儿的父母表型正常、血液检测基因型也正常,一级预防无能为力。而且这类疾病常常没有家族遗传史、多表现为散发突发,有不良孕产史才被发现,所以这种被动防御带有亡羊补牢的性质。”黄荷凤认为,针对新发突变的单基因遗传病的出生缺陷防控,更需要主动出击,最高效的手段就是产前基因筛查。

但现有技术条件下,对新发突变为主的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的产前筛查较为困难。黄荷凤解释,一是单基因遗传病种类多达8000种,单个疾病发病率不高,究竟需要筛查哪些突变不明确。

“发病率高、后果严重、基因和疾病关系明确等是筛选疾病的基本原则。”黄荷凤认为,筛查约100种常见、高发的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综合发病率能达到所有显性单基因病的50%-70%,可能最适宜当前的临床应用。

二是缺乏有效的筛查技术手段。血清学筛查不能用于单基因病检测,影像学检查也只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

“目前,基因筛查技术是防控新发突变单基因遗传病的重要武器。”黄荷凤认为,近年来,染色体异常的无创产前筛查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无创产前单基因病筛查也必将得到大规模应用。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和价格下滑、高度自动化解读能力完备和遗传咨询水平的提高,将来无创全外显子测序技术也可用于新发突变单基因病的产前检测。

无创产前单基因病筛查助力孕育健康宝宝

“产前是阻断新发突变单基因病的唯一时间窗口。”黄荷凤强调。她认为,产前筛查可以分为两类,针对新发突变可以导致胎儿结构异常的单基因病,孕中晚期影像学常能发现。“对这类新发突变,应该考虑将筛查时间窗口前移,在孕12—16周甚至更早就可以进行无创产前筛查,为产前诊断和临床决策留出充足时间。”黄荷凤说。

但还有很多新发突变单基因病在孕期常常没有明显的超声异常指征,现有产前影像学、生物化学产前筛查手段对这类疾病不能准确地检出,可以在孕早期进行基因筛查。基因筛查阳性的孕妇要及时行羊水穿刺进行一代测序,一旦确诊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后再做临床决策。

“加强对胎儿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可以较好地预防此类出生缺陷的发生。”黄荷凤说。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