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陈 曦 科技日报通讯员 王 微 胡玉华
(资料图)
最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以下简称天津石化)炼油部联合三车间值班长、高级技师王勇,每天都在20米高的渣油加氢装置换剂作业平台上,进行安全监护。中国石化新版“7+1”制度于近日正式实施,风险管理标准更加严格,为保证大规模无氧施工作业安全进行,王勇每天都“守”在生产一线。
22年来,王勇始终扎根一线,逐步从操作工成长为“技术大咖”。今年,他荣获了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创造连续15年零事故纪录
22年前,作为石化子弟,王勇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技校毕业,并被分到刚开工不久的天津石化炼油部加氢裂化车间。
面对熟悉又陌生的设备,王勇有些迷茫。不过他深知,厂里正值用人之际,只有加紧学习、快速熟悉装置,才能和师傅们一起并肩战斗。
汗水浸透了工装、双手磨出了血泡……王勇仅用三个多月,就把涉及装置的上百条流程梳理清楚,并将其画成图纸装订成册。从此,所有流程就像“刻”进了他的脑子里,谁也问不倒,他也因此获得了“流程王”的称号。
作为石化企业,安全是企业的命脉。几年前,王勇就经历了一次突发安全事故,不过事情很快就被老师傅们控制住了。这让王勇意识到,要想实现安全生产,除了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外,还需有过硬的岗位技能和足够强的应对本领。
为此,王勇创新推出了“夯实基础全员化、执行操作标准化、现场管理精细化、人员培训系统化、岗位评比示范化、定期演练实战化”的“六化管理法”,还根据厂里装置多、巡检线路长的特点制定了常规巡检、定向巡检、随机巡检的“立体式交叉接力巡检”模式,使装置始终保持在安全受控状态。
除此之外,按照车间任务分工,王勇还带领班组成员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梳理出高风险岗位——加氢裂化岗位的400多项技能知识点,这也成为该岗位一线操作员的“百科全书”,并在中国石化系统内推广。
在王勇担任班长、值班长期间,该班组创造了连续15年零违章、零事故、零伤害的纪录,而且他们还不断创优争先,仅去年一年就提出了26项优化措施。
用150天交出冬奥“答卷”
“把该担当的责任担起来,把该做的事情做到位。”入职以来,这是王勇最常说的一句话。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今年4月,正值天津石化联合九车间渣油加氢装置换剂检修,当得知兄弟车间监护人手短缺时,王勇第一个报名。他和其他20名经验丰富的员工组成监护团队,采用“三班两倒”模式,日夜值守反应器,确保施工安全。
作为甲方监护人,王勇每5分钟就要督促乙方监护人对作业人员进行喊话,每隔1小时就要进行一次施工换人提醒。每次人员进入反应器内作业前,都要逐项对安全措施进行重新落实、确认。此外,由于换人频次较高,王勇等甲方监护人还要详细记录进出反应器人员名单和工具清单等,这些环节都需要他不错眼珠地紧盯着。
这项工作看上去简单,但王勇却觉得做好并不容易。“没有简单的工作,无论做什么都需要始终如一的尽职尽责。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要用最高的标准做好每项工作。”他说。
当承担国家重要项目时,王勇更是冲在第一线。2021年4月,厂里接到新建一套氢气提纯装置的任务,而用此装置提纯出的氢气将用于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但留给天津石化的生产时间只有5个月。
七八月份,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参与任务的王勇和班组员工都会在口袋里放上两瓶藿香正气水,然后进入现场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为了准确查找装置的气密泄漏点,王勇还要把身体紧贴地面,脑袋钻到狭小的装置里去,闷热的空气让他的汗水成串往下滴。
经过150个日夜的奋战,新建装置实现一次开车成功,氢气纯度达到99.999%。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办当晚,王勇守在电视机前,当看到氢气作为燃料点燃北京冬奥会赛场的主火炬时,他的眼角湿润了。“很荣幸能为冬奥作贡献,用洁净能源为冬奥添彩。”他说。
22年耕耘,初心始终未变。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王勇,干劲却比刚入职的新人还足。他说:“五一劳动奖章代表着国家对我的认可,我会付出更多精力和努力回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