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健高 宋迎迎 通讯员 修江敏
3月3日,青岛地平线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波带领青岛地平线农民田间学校的30名学员,从教室走到田间大棚,查看彩椒、西红柿等大棚蔬菜的长势情况,他们特别邀请了青岛农业大学植保教授李敏和农大土壤专家孟祥霞教授跟踪服务,走访了8家蔬菜种植户,田间“问诊”, 现场“开方”。
李敏教授和学员们在刘伟丽的大棚里查看西红柿的生长情况。修江敏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青岛市的菜篮子基地,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是闻名山东省的蔬菜重镇,这里水质好、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有种菜的传统。
身为移风店镇黄戈庄村的农民,20年前,姜波与丈夫吴法春就建起了温室大棚,探索种植瓜果蔬菜,并成立了“青岛地平线蔬菜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每年利用互联网卖菜10000多吨,价值130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500多名农村经纪人和周边4000多名农民种菜致富,把蔬菜销售到了全国各地,还出口到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姜波创建的“青岛地平线蔬菜专业田间学校”以服务农民为中心,以田间地头为课堂,严格对照“五有”标准,规范培训教学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孟祥霞和李敏教授在吴子银的西瓜大棚里查看苗情 。修江敏摄
“把农业专家请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授课,发展高效农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免费传授科学种菜知识,免费提供培训场地,免费提供实训基地,为农民创业打下了基础。”姜波说,从2016年开始承担了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开展农村技能培训、实训和创业孵化等工作,带领更多农民创业致富。目前,共举办“新型职业女农民”等培训班36期,每期2个班,每班50人左右,培训了来自即墨区移风、田横、段泊岚、蓝村、大信、田横度假区等6个镇街的300余个村庄的3000人参加学习,培养出300多个“科技示范户”。
“青岛地平线蔬菜专业田间学校”通过不断与国内各大院校和国际国内大种苗公司合作,每年引进新品种新技术10多项。姜波介绍,先后引进黄瓜、西红柿、青椒等新品种21项,健全“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培训技术—辐射带动”推进机制,提升了学员综合素质,增强了科学种菜能力,使亩产蔬菜增收3000元以上。
记者了解到,“青岛地平线蔬菜专业田间学校”推广的“白菜—西红柿—芸豆”“土豆—青椒—萝卜”等一年3茬种植新技术,使亩产平均增收6000多元,单个大棚年收入超过7.6万元,比以往翻了三番。这项技术推广到周边10余个村庄的300余名菜农,600余个蔬菜大棚,户均增收1万多元。
姜波表示,这次培训由课堂教学改为到走访蔬菜种植户,田间“问诊”、现场“开方”,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青岛诚一合作社董亮管理着60个温室大棚,种有黄瓜、西红柿、茭瓜等蔬菜。在大棚里,李敏教授发现西红柿的叶子上有斑点,李教授结合目前种植户大多种植西红柿和西瓜的情况,为大家讲解了春季大棚叶菜易发的灰霉病的防治方法和管理方式。
在移风店菜农吴子银家的大棚,孟祥霞老师查看了彩椒长势,给予肯定和赞扬。西瓜苗棚是新建大棚,吴子银缺乏技术,第一批西瓜苗打药烧死了,第二批西瓜苗栽上半月了,也不扎根,孟祥霞教授查看之后,建议用菌肥灌西瓜幼苗根。
学员们走进了董亮的蔬菜大棚,详细察看西红柿的生长情况,就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提醒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做好蔬菜大棚的保湿保温工作,最大限度减少降温带来的损失。
孟祥霞和李敏教授在董亮的蔬菜大棚里查看西红柿的生长情况。修江敏摄
在蔬菜种植户村民的过程中,教授们发现西红柿出现空洞果和裂果现象,给大家讲解了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为西红柿喷洒调节剂浓度过高。专家建议喷洒调节剂时浓度一定要稀释到标准,不要重复使用,保证西红柿的质量和品相。同时,在病虫防治的过程中,要遵循“适当、低毒、零残留”的种植原则,加大物理防治的力度,尽量减少农药防治,保障蔬菜的质量安全。
“现场教学丰富多彩,学员们收获满满,让大家对今年的蔬菜种植充满了信心。”董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