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未来 > 详情
四川彭州:校院企地合作,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科技日报   2023-04-05 05:33:30

陈科

“这是甲类标准化中试厂房,未来我们中试平台承接的重大项目和科研成果,都将在这里落地生根。”4月4日,在位于四川省彭州市的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内,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中试中心主任修景海指着占地1万余平方米的中试厂房说,以大连理工大学高水平科研资源为依托,这里正着力助推石油天然气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型项目产业化,让更多具备落地条件的项目优先就地转化。


(资料图片)

近年来,作为成都市代管、四川省辖的18个县级市之一,彭州市正以“校院企地深度融合”为抓手,积极链接高校院所顶尖创新资源,建成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等4家新型研发机构,3年累计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0余人,转化产业化公司12家,通过加速科技成果“落地生根”,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

人才集聚滋养创新“花开”

自2016年开始,成都市先后与北航成都航空动力创新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彭州市选址,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当前,我们研究院已有包括中国科学院李灿、彭孝军、陈新滋院士,中国工程院蹇锡高院士等专家领衔的多个研发团队入驻,为创新及成果转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修景海说,目前,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正依托中试中心和分析测试中心研发平台,围绕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发展需求,汇聚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高水平的科研团队,为园区化工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支撑,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品向精细化、高端化发展。

依托“人才+项目”招商引智模式,彭州已聚集7位院士领衔、28个专家团队组成的领军人才队伍,持续推进颠覆性技术攻关,发展2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充分赋能成都相关产业“建圈强链”。

“目前,已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立泉院士的天目先导科技项目、重庆大学魏静教授的组合式重载大速比传动系统模块化等12个重大项目在落地实现产业化,预计投产后年产值超百亿元。”彭州市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引企入驻加速产业“结果”

在从事新型杂环高性能塑料研制、生产的成都天顺保利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郑文全说,公司自去年10月取得生产许可以来,各项生产工作正陆续开展,目前每年规划生产2500吨新型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预计年产值近16亿元。

这家依托四川泸天化集团化工专业和资金优势的科技企业,通过与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蹇锡高院士团队深入合作,将含杂萘联苯结构的聚醚酮、聚醚砜、聚醚砜酮及共聚系列高性能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进行成果转化,其产品解决了传统工程塑料不能兼具耐高温和可溶解的技术难题。

“选择在彭州建厂,得益于这里政策扶持体系、创新支撑能力及巨大发展潜力。”郑文全说,公司在彭州落地建设后当地通过租金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公司在彭州稳定扎根,同时当地丰沛的创新资源,更有助于让各项创新成果快速转化。

彭州市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市将推动校院企地深入合作,持续提升成果吸纳转化能力,采取“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主持和承担一批重大项目,通过“校企双进”等途径构建成果对接平台,直接吸纳一批重大成果;加大中试平台建设力度,高效运行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中试基地和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研发制造中试平台,探索“先中试、后孵化”模式,做强试运行原型及商业化前示范双环节,鼓励实验室、小试成果进行中试熟化,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