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上海多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出现明显下降。
6月12-13日,记者致电多家医疗机构,其中包含三甲医院、区级医疗机构,也包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数据显示: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明显下降,一些三甲医院发热门诊降幅在50%左右,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数量降至个位数。
(资料图)
“今年6月以来,我们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跟5月高峰时相比,已经下降了一半多,阳性检出率也越来越少了。”6月12日,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陈小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陈小松表示,这段时间以来接诊的发热病人大多轻症为主,没有发现重症患者,部分人群出现消化道症状增多,如呕吐、腹泻等,一部分人因肺炎等被收治入院观察,但都没有发展到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的程度,也都没有发展成危重症的趋势,目前医院的相关药物储备也都很充足,救治力量也都很充分,大部分患者在治疗7-10天内,都可以出院。
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数量早在一周多前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成人的发热门诊就诊量前一阶段每天最多达两三百人次,现在降到100人次以内,来就诊的患者中大部分也都是轻症为主,主要采取的是对症治疗的手段。”6月13日,新华医院感染科主任阮正上告诉记者。
除了三甲医院,区域性医疗机构也存在同样的下降趋势。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石斌告诉记者,从上一周开始,该院发热门诊的就诊人数就出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在30%-40%,“这一波疫情中,发热患者的比例也较去年年底那一波人数相对少,一部分人甚至不发热或低烧(38℃以下),或是只出现嗓子不舒服、轻微咳嗽的情况,大部分‘二阳’人群没有首阳时症状那么明显了。”
同样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出现发热门诊人数下降的趋势。“此前,我们中心发热门诊的就诊人数最多时一天超过20人,目前就诊人数明显下降了,平均每天只有2-3人。”6月13日,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迎表示。
杨浦区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负责人唐静辉则告诉记者,该中心周围二三级医院较多,前来该中心发热门诊就诊的人数此前每天最多时也就在10人次左右,而这两天来就诊人数进一步下降,“前两天发热门诊就只有1-2人次/天,昨天(6月12日)发热门诊一个病人都没有,之前来就诊的也大多数都是轻症或者无症状患者为主,有些甚至连发烧的症状都没有,仅仅存在咽喉痛的情况,主要诉求也是来开一些药物回家,而针对前来发热门诊的一些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群体,我们中心也都配备了充足的药物,包括小分子药物,患者有需求都可以配到。”
就在6月1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其中指出:综合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2月至4月上旬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局部零星散发,4月下旬开始逐步上升,5月下旬上升趋势减缓,目前呈下降趋势。与4月相比,5月发热门诊就诊量、重症和死亡病例有所增加,但总体水平较低,远低于去年年底疫情高峰时情况,重症和死亡病例以老年人群、患有基础性疾病人群为主,死亡病例平均年龄79.3岁,其中90%以上为基础性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
仁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陈小松表示,在该院收治的患者中,有一小部分为年轻人,恢复得比较快,但还有一些是老年人,他们中大部分存在基础性疾病,住院时间相对久一些,“我们也会提醒这些老人,在治疗出院后,仍然要多关注下基础性疾病的进展,如果出现加重的情况,还是要来及时就诊,特别是像一些糖尿病患者,如果‘阳康’后出院,一旦出现血糖难以控制的情况,建议还是增加门诊的随访频率。”
针对新冠感染后如何预防后遗症的发生,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胡洋表示,新冠感染后很多人有长期咳嗽的症状,这就要求我们在“刀片嗓”阶段尽量保护咽喉,少说话,多喝水,吃一些清咽利嗓的药物,少吸入刺激性气味。还有不少人在新冠感染后会有长时间的心慌症状,一动心跳就会加速,这是因为病毒损伤心肌以及长时间交感神经兴奋造成的,这时候不要经常活动以试探是否病情恢复,还是要尽量以休息为主,吃一些营养心肌的药物,避免口服影响心跳的药物。
此外,胡洋也指出,感染新冠后,出现出虚汗、乏力都是常见表现,其中乏力,一方面是病毒影响神经肌肉导致的,一方面也和感染后的焦虑有关,保持舒畅心情可以缓解症状。
胡洋同时建议,新冠痊愈后,也千万不要放纵自己。尽量不要加班熬夜,新冠病毒不但影响上呼吸道,对身体的免疫系统影响也很大,有些患者痊愈后很久白细胞和炎症因子才恢复到正常,此时加班熬夜可能进一步降低免疫力,诱发其他疾病。同时,要保持营养均衡,西医对饮食的讲究主要在于营养均衡易于吸收,不要偏食挑食,以蛋白质为主,适当补充碳水和脂肪,另外不要尽量不要吃辛辣食物,有可能刺激咽喉部加重咳嗽。
另外,胡洋建议,可以多做深呼吸,有些新冠感染患者可能出现肺部纤维化的后遗症,深呼吸有利于减轻纤维化对肺功能的影响,另外,深呼吸有利于全身氧气供应,减轻心脏负担,减轻常见的心慌症状。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