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蚂蚁蜂 > 详情
再见北科!这是我在北科大的最后一课! 世界最资讯

北京科技大学   2023-06-22 10:02:59

来日方长暂作别

寻光而往踏歌行


(相关资料图)

六月的盛夏

是考试周的奋力拼搏

是毕业季的依依惜别

是小贝壳们的“又一次结课”

座无虚席的教室里

随着一句“同学们,下课了”

黄腾七年的朋辈讲师生涯

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他在课后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束花

来自自己陪伴多年的同学

难忘北科,难舍课堂

作为北京科技大学

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的

一位朋辈讲师

今天是黄腾成为朋辈讲师的第七年

也是他讲解高数习题课的的第五年

从七年前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讲课

到今天最后一次高数朋辈习题课

七年的坚持,他始终如一

源于热爱,助人助己

热爱源于初心,但坚持更难能可贵。初加入中心时,黄腾加入了工科物理和线性代数组担任讲师。在两年辅导的经验积累和沉淀后,他肩负起更多责任,成为了高等数学组组长,并开始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讲师工作中。高数QQ答疑群内始终有他积极回答的身影,期中期末模拟试卷离不开他的重制校对,课余时间,他也积极参与中心的《微积分朋辈习题集》的编写订制工作,力求给每一道习题都附上清晰明了的解析。

七年时光,授课的形式在改变,但这份迎难而上的决心从未动摇。居家上课期间,黄腾迅速调整状态,适应线上授课。他尝试自制每日一题视频,帮助同学们更高效地利用好碎片化时间掌握知识点;同时他发挥专业所长,为中心设计开发朋辈辅导课预约小程序,使预约流程更加方便快捷。

七年的辅导时光弹指即逝。于他而言,那早已不仅仅是一份学生工作,更是他整个北科求学路上极其重要的一份寄托。

“这些年讲了太多的课,我深深爱上了授人以渔后,看到别人恍然大悟的成就感。”年复一年,讲台下的学生一届届更迭变换,不变的是站在台上的黄腾。七年下来,黄腾辅导过的同学超5000人次,辅导课时2000+。

而像黄腾一样,即将告别这个深深热爱的岗位的朋辈讲师还有18位,他们来自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但却有着一个同样的名字——

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

朋辈讲师

薪火相传,永不止步

在讲师团队中,传承是本色,但亦有突破与创新。今年的化学组在同学们迫切的学习需求下,开设了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化学》。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化学组组长刘茜麟和讲师苏航的共同努力下,这门课程成功开课。

一门全新的课程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对书本知识体系的构建,对课程的规划安排,组员需要系统的培训,授课PPT也需要重新设计制作。此外,每周必不可少的督导,都反复提醒着她们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但哪怕困难再多,两位讲师也成功地把《物理化学》这门课带进了朋辈习题课的队伍。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帮扶到每一个有辅导需求的同学,高数组的讲师也推陈出新,开辟出了文科数学等针对性的课程,在不断扩充讲师团队的同时也更加全面地、专业地帮助同学们。

2020年的秋天,王晓伦初入朋辈讲师团,那时的高等数学组已经是学校的“顶流团队”,每一次的高等数学朋辈辅导大课都座无虚席,日常的一对一、一对多辅导更是一经放出就被抢空。作为组长继任人,王晓伦身上的担子很重。他带领团队在不变中寻求变化,开拓进取,让更多的同学能够掌握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并将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思路凝练升华,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其他难题中。

教学相长,携手并进

在讲台上,他们是学生的朋辈讲师,但是课下他们也是一名普通学生。指导同学们的过程,也是他们在不断自我提升、学习进步的过程。

“很感谢这样的一个平台,让我有勇气去和那些不认识的同学交流。”计算机组的讲师敖英杰讲道。在旁人眼里,很多时候他都是一个说话小心翼翼、甚至有些腼腆的男生,但是站在讲台上的他却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讲起课来意气风发,自信闪耀。敖英杰知道,是朋辈讲师的平台让他拥有了主动沟通的勇气,让他展现出自己如此耀眼的一面。

为了保证朋辈习题课质量,各个讲师组都会在习题课前一周邀请指导教师来督导习题课,该组的所有朋辈讲师都会到场学习。

“由本周上课的朋辈讲师试讲,老师提出指导意见,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帮助这位讲师更好地讲课。同时,我们也会针对概率论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技能培训,例如数学公式编辑、绘图等技能。”概率论组组长程炜这样讲道。为了更好地讲好概率论,他主动开展课后调研,了解同学们的上课感受,并根据同学们的需求和问题调整下一次的习题课。

虽然夜已深,物理组组长吴飞宇还在对着明天朋辈习题课的PPT一遍遍准备。他知道,想要呈现出一堂好的朋辈习题课,就需要成倍的时间磨课,他要为自己所说的每一个字负起责任。除了在学校担任朋辈讲师,吴飞宇也是数理学院的一名物理朋辈讲师。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授课,反复推敲学习,他的基本功也越来越扎实,这也是他作为讲师最大的收获。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讲师”这个特殊的名字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意义和影响,而对于讲师这个身份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物理组讲师施得凯来说,他认为“讲师”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代表着一种责任与热爱。每次辅导结束后的那声“谢谢学长”,都是对他的肯定,他也深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这个身份回馈给他的,注定是刻骨铭心的感动,也是他坚持做这件事的动力。

“好的学生讲师也可以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挥斥方遒,极尽风流,但相比专业授课老师,朋辈讲师和同学们的距离更亲近。”机械制图组的讲师蒋滨益说道。他在上课的时候,往往都会先了解同学们的需求,再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的解决大家的问题。

换位思考、高效沟通、学会分析,挖掘课程的吸引力,引导同学们对课程产生兴趣,逐渐积累学习的信心等等,这些于蒋滨益而言,都是成为一名好讲师的必修课。

化学组讲师苏航清楚地记得,每次上课都有一位同学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课,前段时间这位同学在参加材料学院的“金粉笔”大赛中获得了金粉笔的好成绩,比赛结束后他向刘茜麟和苏航表示了感谢。那一瞬间,她们觉得成就感满满,在学业中心担任朋辈辅导讲师,这是一个能够真切地帮助到同学们,能够在大学实现个人价值的工作!

费曼先生说过,“如果你想掌握一件事情,就去把他教给别人”、“不能轻松简单地解释吗?那你完全没有学会”,这是宁辰在讲台上下、课堂里外都秉持的小小信念;给后辈尽绵薄之力解惑也好,与同窗集思广益交流也好,都是学习的过程。虽然带着教案站在黑板和荧幕之前,他认为自己也只是一个年长些许、对这门学科略善一筹的普通学生而已,他从来学习的同学们这里学到的东西更多。

团队力量,继往开来

日常的朋辈辅导只是学生学习于发展指导中心工作的一部分,而在这些讲师背后还有许多我们看不到的行政组的同学们,他们在背后默默支持。

这些优秀的同学们,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团队——

北京科技大学

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学生团队

14个学院,120余位优秀学生骨干,覆盖本、硕、博多个层次。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学生团队始致力于将优秀传递、助力更多学生学业发展。

他们贴近同学需求,主动调研,分类指导,打造同学们自己喜欢的学业活动。创新开辟小贝壳线上活动,帮助同学培养自律习惯,全天候在线解答同学基础课问题;自主研发微信小程序预约系统,极大简化朋辈辅导预约流程;化身“自媒体人”,撰写“漫画学业”“扬帆上岸”“导师说”“大学之我见”等各种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学业版块信息。

他们带着生机与力量相聚于此,“学业不打烊,学辅在路上”,无论线上线下、不分教室内外,他们始终付之以真诚,施之以热爱。

在这个夏天

会有一部分朋辈讲师将离开这个团队

但同时也会有许多新鲜血液注入

就是在这样一年一年的传承下

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学生团队

才能不断壮大

越走越远

在这条学习之路上

一个人或许走得快

但一群人相伴会走得更远

未来的路

有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学生团队

始终陪你

他们带着生机与力量相聚于此

加一份责任感,加一颗奉献心

全心全意帮助同学们学习

这是属于学生团队的浪漫传承

也是学生团队继续前行的使命

亲爱的小贝壳们

春季学期即将在今天的

最后一门考试中结束

夏季学期也即将在新的课程中开启

让我们一起

总结昨天的经验

珍惜今天的时间

不负明天的期待

加油!一起勇敢向前!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