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玉玲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存款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议尽快将《存款保险条例》上升为《存款保险法》。事实上,存款保险制度在中国已实施近7年时间。尽管近年来商业银行对存款保险制度进行不间断地宣导,但不少银行反馈,总有人会询问“存款保险是否需要收费,怎么保护自己的存款?”
我国银行业是金融业的主体,存款是老百姓的重要金融资产。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险制度在国内正式实施,各家银行向保险机构统一缴纳保险费,一旦某家银行出现危机,保险机构将对存款人提供最高50万元的赔付额。根据央行测算,50万元的最高赔付限额可以覆盖99.63%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存款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举措,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存款保险制度,有效促进了银行的稳健经营,提升了储户信心,维护了我国的金融体系安全。
据央行解释,50万元之内的款额都可以得到全额偿付。超过50万偿付限额也不代表没有安全保障。50万以上可以在清算财产中按照比例受偿。
为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央行授权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自2020年11月28日起使用“存款保险标识”。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4027家金融机构参加存款保险,投保机构会按照要求在网点显著位置张贴“存款保险标识”。储户去银行存款,首先应看清机构是否张贴“存款保险标识”。
市场经济运营下,优胜劣汰成为必然,以“银行”二字冠名的机构不再是刚性兑付的代名词。存款看保险,理财瞧净值。经济新常态下,无论是银行还是储户,观念须改变,趋势需认清。
当下,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减少对息差的过度依赖,加速转型,混业经营势在必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只有合规发展,做好资产负债管理,科学应对市场风险,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就储户而言,增加预防性储蓄,更倾向于寻求高收益、高风险投资,或代表了不少储户低利率时代的选择。随着资管新规正式落地,银行理财已不再保本保收益,传统的理财方式正在经历深刻变化,新常态下的理财思维亟需转变。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是关键。储蓄适应存款保险制度,理财不跟风,合理控制风险,对家庭财富做定期体检,日常养成健康的理财习惯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面对市场变化。正如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所言——“投资的本质是认知的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