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头号 > 详情
地黄的种植技术和效益

  2022-04-23 20:32:15

地黄是一种常用中药材,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地黄块根含有地黄甙、二氢梓醇甙、桃叶珊瑚甙、梓醇甙、水苏糖、多种氨基酸等,可以作为药用、食用,也可以作为观赏植物,最常见的中药就是六味地黄丸。只要掌握好正确的栽培技术,在大部分年份都会有较高的收益。

地黄种植技术

1.选择适宜的地区和地块栽培地黄。野生地黄分布于辽宁、内蒙古、山东、北京、天津、河北、浙江、江苏、安徽、江苏、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在这些地区进行仿野生栽培,出来的地黄质量好、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高,容易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其他地区引种,需要考虑有效成分和产量,否则很有可能卖不出去。地黄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怕积水, 喜欢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也可以在荒坡、路边和庭院栽培。 不宜选择红壤土、黄壤土或水稻土种植地黄,也不能与高杆作物进行间套。地黄忌连作,选择三年内没有种植过块根、块茎作物的地块种植,可以有效减少地下害虫和相同的病害,容易获得高产和降低成本。

2.施足底肥。在冬前进行深翻地,结合整地,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与25公斤过磷酸钙混合后撒入地块,进行起垄栽培。降雨量少的地区可以进行畦栽培。

3.选择合适的种植季节。一般在春季种植地黄,在日均温度达到18-21℃时进行栽植最好。地黄在土壤温度8℃以下时不能发芽;土壤温度达到在11-13℃时播种,需要30-45天才能出苗;温度上升到25-28℃只需要7天就能发芽,15-20天出苗。一般在4-5月份进行播种。

4.培育栽子。前一年的7-8月份,施足底肥,选择春季栽植的优良品种的健壮根茎,截成4-5厘米长的小段,晾干伤口以后,按照株距10厘米,行距15-20厘米的密度进行密植,出苗后及时浇水、施肥和除草,第二年春季作为大田栽培的种苗。

5.移栽栽子。地黄以栽子为繁殖材料,可以减少病毒病的危害,预防种退化,才能生产出优质高产的地黄。挖出种苗,去掉头部和尾部,特别是老母子一定要去掉。将中间段截成4-5厘米的小段,保证每个小段有2-3个芽眼。切口蘸上草木灰,晾干伤口以后进行移栽。每亩需要栽子50公斤左右,密度为株距25-30厘米,行距30-40厘米,穴深3-5厘米,每穴放栽子1-2个,覆盖火粪或者堆肥。 栽后浇水,可以促进早出苗,避免干旱造成缺苗。

6.大田管理。出苗后及时进行间苗和补苗,每穴只保留1株壮苗。幼苗周围的杂草用手拔除,行间的杂草进行浅锄,封行以后不再中耕,避免伤根。地黄开花会降低产量,一般在抽薹初期及早摘除花薹。发现地表的串皮根,及时铲除,避免浪费养分和水分。

地黄喜肥,出苗30天以后就开始形成大量的肉质根,60天时根茎干物质急剧增加,75天左右封行。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需要多次追肥,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地黄。定苗以后,每亩施入腐熟饼肥30公斤加上过磷酸钙100公斤。植株叶丛长到碗口大小时,每亩施人粪尿1500公斤或者尿素5公斤,稀释后浇灌。与此同时,也可以叶面喷施0.1%的尿素液,间隔7天一次,喷施3-5次。第二次追肥在叶丛叶大小为30厘米时,每亩施入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硫酸钾10-20公斤,或者硫酸钾复合肥。

地黄生长前期需水量较大,后期减少浇水量,阴雨季节注意排涝,预防根腐病和枯萎病发生。

地黄的病虫害很多,除了根腐病和枯萎病,还有斑枯病、轮纹病、蛴螬、地老虎、红蜘蛛等危害,尽量采取预防措施,不宜选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避免影响中药材品质。

7.采收加工。地黄一般在当年11月前后地上茎叶枯黄时采挖。采挖时先在一端开35厘米的深沟,按顺序小心采挖根茎。 采挖以后去除掉芦头、须根及泥沙,称之为鲜地黄;将地黄缓缓烘焙至八成干,切开以后晒干称为生地黄,简称生地;采用加黄酒蒸、炖后晾晒至八成干,切成片状或块状,干燥后称为熟地黄。

地黄亩收益

地黄产量与品种、地块、水肥条件、管理水、天气等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地黄的亩产量在1500-2500公斤之间,加工成干地黄300-520公斤。

河南焦作武陟县目前的地黄价格处于高位,有不断上涨的趋势。 产地新统货价格为46元/公斤,二级陈货价格为55元/公斤。

按照产地新统货价格计算,一亩地总的收入为13800-23920元,除去50公斤栽子460元,化肥农药费用200元,水费100元,加工费200元,总的支出不到1000元,每亩地净收入为12800-23000元(不包括租地费用和人工成本),价格稳健,比起一般的中药材行情更好。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