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何利用新平台、新技术、新应用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什么智能制造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8月31日,浪潮集团副总裁魏代森在2022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上提出的问题发人深省。他认为,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是核心,工业软件深入应用是关键。从传统制造走向智能制造,战略视野要打开,实现自主的生态系统;建设柔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打造资源共享和服务转型的智能工厂;提供智能化和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在其背后,离不开业务运营管理的智能化。
魏代森的设问也代表了当前大多数企业高层的观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为重中之重。“十四五”规划也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从零到一”的颠覆创新,更需要数字化转型
“当前不稳定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更需要预测运营、实时感知、智能决策。数据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魏代森认为,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决策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必须由事后的分析向事前的预测来转变,其关键是数据加模型。对企业来说,重要的是建立数字化平台。
按照魏代森的观察,随着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企业面临着从管理数字化到全业务数字化递进,需要新应用和新平台支撑。他将企业数字化转型归结为三个方向:即重塑用户体验,保证主营业务增长;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数据驱动实现智能化运营;实现“从零到一”的颠覆创新。
作为“实战派”,魏代森的观点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有着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数字化转型,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出席上述大会的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赋能”是当前数字化转型中提及频率很高的词,但实际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不存在赋方、被赋方这种主动被动关系,企业要同时强化创新两方面技术,并从每个环节扎实做起。
“推进数字化不能忘记‘根’。要以制造为主体,重视工艺创新、优化以及制造装备的自主化,这样才能给产业带来巨大变化。”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屈贤明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在智能制造浪潮中依然普遍存在大企业唱戏、中小企业观望的情况。他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冠军企业这些本身有一定基础的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支持,再就是支持在一些地区进行探索和试点。”
深耕高端市场,志在打造更多中国样板
基于浪潮服务制造业30余年实践经验,魏代森表示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有四个重点目标:一是重塑组织、流程与模式创新,在战略、运营、生产、营销等层面进行系统性全面变革,并围绕智能化需求和生产线节拍,发挥价值最大化;二是通过智能制造形成新模式、新型能力,如客户化体验、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三是全数字化应用凸显价值,核心是工业知识挖掘与管理,通过建模分析,数据驱动,形成核心竞争力;四是系统集成融合,通过设备产线集成、软件系统集成等,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
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工业”)是世界500强企业,盾构、道岔、钢桥梁、铁路铺轨机和架桥机“四个全国第一”。依托浪潮智能制造云平台建设了“一中心,三示范”智能制造工厂,实现复杂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跨地域、多基地间协同制造新模式,由粗放式工厂向数字化透明工厂转变,生产效率提升15%。目前,已在中铁工业六家单位完成项目验收。
作为中铁工业数字化转型服务者,浪潮通软已经为70%的央企、31%的中国500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携手中铁工业、特变电工、山水集团等企业成功打造智能制造标杆实践。
工业软件作为支撑制造强国发展和创新的“国之重器”,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工业软件深入应用,可打通研发域、供应链域、生产域、质量域、设备域、营销域,实现业务链整体联动和高效协同。浪潮通软已形成自主完备的工业软件体系,从边缘层工业物联网平台到车间层MOM智能工厂管理系统,再到ERP经营管理系统,涵盖数字供应链、生产制造、质量管理、智能工厂、智能物流、设备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关键应用,全面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