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以及欧空局“盖亚”(Gaia)卫星的数据,一支国际研究团队精确测量出银河系的质量约为5500亿倍太阳质量。该结果相比国际其他团队测量的平均值(约1万亿倍太阳质量)小了近一半,精度提高了近一倍。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
受观测限制,国际上至今对银河系质量的估计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三峡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心、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上海交通大学、澳大利亚斯温伯恩理工大学等单位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从LAMOST光谱数据中精选出1万多颗“均匀”(即剔除了星流等子结构)的银晕恒星数据。该样本不仅涵盖数量多、覆盖范围大(20万光年范围),而且还有每颗星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以及金属丰度。
利用该样本,三峡大学副教授Sarah等人于2019年首次测量了银河系恒星晕的各向异性参数。2021年,研究团队进一步揭示了各向异性参数与恒星金属丰度及年龄的相关性。作为银晕系列研究的第三项成果,该团队使用三维球对称金斯方程和示踪质量估计法这两种方法测得了一致的银河系质量。
Sarah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银河系可能比大家认为的还要更‘苗条’。这意味着银河系中不发光但产生引力的暗物质比原先估计的要少得多。这进一步支持了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所长汉斯-瓦尔特·里克斯的猜想——较小的银河系质量意味着银河系迫使卫星星系围绕其旋转的能力较小,故大、小麦哲伦星云可能并非银河系的卫星星系,而只是目前刚好在银河系附近的‘匆匆过客’。”(记者沈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