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未来 > 详情
科创引航塑生态 代表委员建言中国船舶行业发展

科技日报   2023-03-09 15:32:29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2023年全国两会上,航运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多位中国船舶人大代表建言。如何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降低绿氢制备成本的发力点在哪里?海洋装备技术的发展方向在何处?这些问题勾勒出广阔的产业前景。


(相关资料图)

大国造船,向海图强。中国船舶集团供图

“大力发展海洋氢能产业,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保障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清洁能源安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七一八所副所长郭建增表示。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绿电制绿氢已经成为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共识。但是,绿氢制备产业发展仍受到限制。目前,绿氢的规模供应和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绿氢的生产地通常是在风光资源丰富的“三北”偏远地区,而使用地则是在人口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或工业区,目前还尚未建立完善的氢气储存和输运网络渠道。此外,制氢部分关键技术还需要依赖进口。

“我国应抓住世界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自主研发突破海上制氢技术的瓶颈,解决关键技术,率先开展海洋涉氢应用,做实做强做优海洋氢能实体经济,并推广至大规模海、陆氢能应用,从而打通氢能产业上游绿色制氢、中游大规模氢能储运、下游规模用氢的全产业链条”,郭建增呼吁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各相关主体积极参与,共同加快推动海洋氢能开发建设。

他提出三方面的具体建议:一是加快演示验证,推动可复制、可推广的海上制氢示范工程落地。利用产业带动科研,选取海洋氢能应用典型场景,对装备进行充分验证并择机推动应用落地。二是加强资金支持,鼓励绿氢制备产业和商业应用探索。沿海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海洋氢能的政策扶持,对进入海洋氢能产业的企业实施奖励制度,在海洋氢能产业链装备关键共性基础技术攻关、核心系统与设备研制、研发保障试验验证平台建设和典型装备示范应用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引导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培育绿氢制备产业的新赛道、新内需,鼓励商业应用,探索多种市场运营模式,打造类似“碳市场”的“氢市场”。设立市场化运作为主的省级海洋氢能经济创新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运营海洋氢能产业投资基金,完善海洋氢能产业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我国要建设海洋强国,“深海”领域无疑是一个新的突破口。科技兴海、产业强海,两会代表委员率领科研队伍,正在努力抒写“海洋强国”奋进的故事。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国家对深海空间安全、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更加重视,深海矿产开发装备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集团七〇二所副所长叶聪表示,当前,我国深海矿产开发面临资源依存度高、国际竞争激烈、尚未掌握开采核心装备技术等问题,为此建议政府部门、企业加强对我国深海采矿领域的重视,加快发展深海采矿装备,助力国家战略资源自主可控。

结合我国深海矿产开采现状以及存在的障碍,叶聪提出了三方面建议:一是完善深海技术发展管理体制,加强统筹深海采矿装备技术发展的顶层设计。二是强化深海装备技术自主创新,重点突破薄弱核心系统设备研制。三是系统推进深海矿产开发活动,加快形成规模化开采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集团七〇二所研究员胡震首次参加全国两会,在深感荣幸的同时,也感到责任与压力并存。此次,他带来的提案也紧密关联推进加快我国深海装备领域的基础研究,加强深海技术领域科研平台的建设、海洋装备的产业化发展。胡震建议,我国要加快启动深海装备重大项目,形成装备牵引;要设立深海技术科学领域国家实验室,形成创新载体;要完善深海装备的应用与产业化体系,形成产业链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