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残奥会召开前夕,一则由人工智能机器人美女用手语打出的“北京欢迎你”在电视和许多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残奥运动员倍感亲切。这不仅使他们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好客,更感受到了中国智能高科技助残的温暖。
“北京欢迎你”这六种手语,看上去简单、流畅,但它却凝聚了中国科技人对冬残奥会的热情和心血,其背后有着非同寻常的故事。
即将在京举办残奥会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翁冬冬、中科院自动化所宋震教授提出用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做一个人工智能手语——“北京欢迎你”,以表达中国人对奥运会的热情。
千博手语团队接到任务后,迅速成立了项目组。但在前期制作过程中,遇到了难题:由于每个国家的手语都是独立语言,手语使用者的主流人群——听障人群又长期囿于自己的圈子。一时之间很难找到国外手语母语者来提供打法参考。通过不懈努力,团队最终找到了美国、法国、俄罗斯、西班牙等国的大部分词汇作为参考。
光有词汇还不够,每一种语言都有各自的语法体系,这又该如何解决?项目组的手语翻译们找到有过留学经验的聋人朋友们,并在全国手翻群里发布征求意见,以确定“北京欢迎你”在目标国家的准确打法。
与此同时,结合各路参考建议形成的手语视频也传到了马栏山·华为云音视频产业创新中心。华为通过与其在西班牙、法国、俄罗斯以及沙特阿拉伯4个国家的代表处进行协同,在本地寻找有经验的手语教师进行相关指导。
为了核准“北京欢迎你”在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准确性,中国报业协会融合发展中心主任徐文君请人民日报国际部原副主任、曾常驻阿拉伯国家首席记者刘水明对阿拉伯语进行了修改;随后,又请国际广播电台的资深编辑对俄语、西班牙语、法语进行了修改审定。
“北京欢迎你”,字字句句,凝聚了传媒人对奥运会的爱心与祝福。
在手语动作确定之后,项目组的手翻、美术、技术、创意和后期制作立即投入到工作中。一次又一次修改,大家铆足了劲,确保视频效果做到最好,只为了让手语虚拟翻译以最好的状态迎接世界各地残奥运动员的到来。(来源:红网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