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郝晓明
(相关资料图)
“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地,谁会相信今天它已成为一个创新链条和产业服务完备的国际化创新社区。”沈阳国际软件园创始人、董事长赵久宏指着窗外说。眼前,是一片极具创意的现代化开放式办公园区,处处充满着科技元素。
一处处楼宇最多不过5层,庭院式建筑风格融合了喷泉、坡地、连廊与屋顶花园、阳光露台等生态景观;室内大堂吧、水吧随处可见,室外快餐连锁店、网红餐厅错落有致;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IT国际·俱乐部和健身场所,为创新者构建了工作之余休闲放松好去处。
而在10年前,沈阳国际软件园的建设面临诸多困难,一度让赵久宏的身体难以支撑。
“当他从医院带着吊瓶回到园区与合作伙伴洽谈,我们不是担心合作能否顺利,而是担心他的身体能不能支撑下来。”时至今日,他的老搭档、软件园副总经理李辉还对当年创业的情景历历在目,“当时真是拼了命了!”
当时,在沈阳浑南新城要建设一个软件园,是一件十分不被看好的事:10年前,正值东北经济大幅下滑,园区周边一片荒芜,连一条能抵达园区的市政道路都没有,身边的声音都是“能行吗?”
质疑的声音没间断过,但并未影响赵久宏的判断:“沈阳是东北区域中心、工业重镇,未来发展一定需要一个集科技产业、软件产业、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大规模科技园区,这是市场的刚需。”赵久宏很是笃定:沈阳南部在今后数十年间将大有可为。
回想当年拿出全部身家做出这个“大手笔”决策,赵久宏总结为“一不小心”。
“这是他的特点,聊自己时话不多,聊工作时却会忘了时间。”熟悉他的人如是评价道。被同学们认为一辈子都会老老实实供职于国企的他,最后却“一不小心”投入到园区建设和运营中。
毕业于吉林大学,从东北的“中关村”——沈阳三好街起步,赵久宏从IT从业者做到了管理者。一路走来,“理工男”特质仍未改变,言语间透着浓浓的学者气息。
带着“改变世界的创新社区”梦想和“实现企业办公理想,建设产业生态,助力客户成长”的产业定位,以及“外引内育”和“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策略,10年来他默默付出,上扬的数字为他的努力做出注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园区入驻企业1453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8家,中国软件百强企业23家,上市公司及子公司103家。
此外,园区还有30余家辽沈本土成长的全国细分市场领军企业,25家拟上市培育企业,其中8家企业计划于近3年登陆资本市场。
在他的悉心运营下,沈阳国际软件园已成为东北单体最大的科技园区,沈阳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发展态势最好的开放式科技园区,成为“创新沈阳”建设的地标性建筑,赵久宏也成为“跨界”的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