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未来 > 详情
【环球速看料】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企业要勇挑重担

科技日报   2023-03-10 06:40:29

疫苗可以国产了,但疫苗用玻璃管面临尚未国产化的尴尬。为了打破垄断,中国建材集团所属凯盛科技科研团队采用“全氧燃烧+电助熔”的方式,全面突破高品质中性硼硅药用玻璃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稳定量产,成功研制出预灌封注射器针筒成型核心装备,保障了国家高端药用玻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作为国内唯一无机非金属材料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国建材集团承担系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应急专项,成功攻克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为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贡献一己之力。”谈及科技领军企业如何勇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彭寿感触颇深。


(资料图)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认为,我国正处于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阶段,为实现国家战略使命,既要强化国家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又要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包括作为科技领军企业后备军的超30万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紧盯国家重大需求 亮出科技企业硬实力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要充分发挥企业尤其是科技领军企业的重要作用。这是几位受访者的共识。

前不久,科技部主办的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落幕,天瑞重工磁悬浮技术项目从280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74个优胜项目之一。

“一台110千瓦磁悬浮鼓风机,一年可节省35万度电,噪音从120分贝降到80分贝。”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该技术将颠覆传统空压机行业,为产业升级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印奇表示,身为国内AI行业领军企业之一,旷视将AI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做AI应用,更要做出真正能影响世界的科研成果,并培养一批顶尖的本土科技创新人才”。

投身玻璃事业一线40年,彭寿深知,紧盯自主创新,更要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如今,中国建材集团相继突破高性能碳纤维、30微米柔性玻璃、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等战略性材料并实现工业化量产,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让更多“领头羊”脱颖而出

如何让更多科技企业成为勇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领头羊”?全国两会前夕,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明磊就此进行调研。

“与老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科技领军企业的数量规模、研发投入有一定差距,科技领军企业在重点领域、新兴行业的分布较为分散。高科技领域头部企业中,中国科技企业的身影还不多。”丁明磊说,在承担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任务中,领军企业的作用发挥得不够。

丁明磊指出,不仅科技领军企业引领的产学研协同“解题”能力不足,龙头企业也未能完全发挥“出题者”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科技领军企业还需提高忧患意识、战略预见、资源整合能力。

伊彤的调研,则呈现了企业参与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深层次难题: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推动基础研究工程化的能力不足、技术研发系统性布局的能力不足,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有待完善等。

“作为原始创新重要来源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到企业实际应用时间长、风险高,企业不愿主动投入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伊彤剖析,企业研发目标与高校院所的科研目标存在一定差距,高校院所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实力尚待提升,导致我国产业在创新链前端缺少技术储备。

不过,在印奇看来,中国科技要摆脱“卡脖子”的局面,实现自立自强,就必须涌现一批真正从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长周期创新的企业。唯有此,才能让越来越多的科技力量真正支撑国家战略发展。

鼓励原始创新 提升战略科技储备

如何让科技领军企业真正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机组成部分?面对记者提问,几位受访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建议。

彭寿认为,要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大力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前瞻部署未来产业技术。尤其要加快形成领军企业领衔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中小企业应用、孵化和延伸产业创新链条的集群创新机制。

丁明磊建议,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构建高能级的研发平台体系,形成优势互补、联合开发、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综合创新模式,从单点式“卡脖子”项目攻关模式向体系化能力提升模式转变,协同打造先进产业链集群和良好创新生态圈。

“希望国家持续完善政策机制,推出面向民营龙头企业的精准创新服务举措。”李永胜呼吁,国家要加强对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的培育建设,做好民营龙头企业与国家科技战略对接。

在伊彤看来,支持企业投入原始创新,是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储备的有效路径,通过建立“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多元投入”的共建机制,调动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积极性,有助于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快速应用。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政府应加强总体部署与统筹安排,通过机制设计鼓励企业参与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前沿探索等方面,引导企业加大投入。”伊彤表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