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未来 > 详情
立足特色,让乡村产业更具“成色”_世界聚看点

科技日报   2023-03-10 16:42:54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陈汝健

在河北省,赞皇县的原村土布文化产业;灵寿县车谷砣村的深水养殖;涉县的花椒、黑枣等特色种植……如今的特色乡村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全国两会上,如何立足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

产业旺,乡村兴

“特色乡村产业是拉动农民富裕、农村富强的牛鼻子。”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树旺深有体会。以“智慧农业”为代表的现代特色农业,将是巩固乡村振兴成果的最佳路径。

那如何打造现代种植业示范工程新场景?韩树旺代表建议,在试点地市建设基于现代节水灌溉和温室技术的设施农业产业园,以立体种植大棚等形式,引入符合地方特色、附加值高的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种。

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上,韩树旺代表建议将传感器、光热、能源管理等前沿技术应用于乡村产业领域,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应用。推进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特色设施农业。

河北涉县是特色林果种植产业大县,如何让山区林果产业实现高收益?“要用现代化的农业经营理念,让林果树增产农民增收。”河北省涉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验站技术员刘素云认为,要加大对山区林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如工艺创新,延伸产品加工链条等。

“土布纺织技艺”作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已在赞皇县原村土布文化产业园建起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了5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今年2月,还入选了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这给特色乡村产业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

“非遗文化产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河北省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雪琴代表认为,在非遗沉浸式体验中增加研学元素,与当地特色果品采摘活动紧密结合,既能培育出特色优势产业,还能形成特色产业链和价值链。

人才兴,产业旺

“人才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候二河代表认为,应把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力点放到乡村人才开发上来,吸引一批懂技术、擅管理、会经营的优秀人才投身乡村产业发展。

针对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问题,候二河代表建议,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把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家乡。要注重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制定出台人才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政策,营造爱才敬才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人才创造,文化人才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如何提升非遗人群创新能力和非遗文化新场景转化能力问题,河北省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庞永辉代表建议,让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把传统非遗变成乡土教材。加强职业教育与非遗文化产业融合力度,让非遗传承人通过再学习提升文化和审美的认知能力。职业教育院校设置非遗文化产业的专业课程,为产业发展输送更多的传承人,提升传承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在河北省邢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瑞硕代表看来,不仅要明确引才的方向、留才的方法,还要科学运用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重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经纪人以及各类复合型人才。建立起乡村振兴人才政策支持体系,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下、培得强、用得好。

文化兴,百姓乐

如今的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新风口。

作为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强县,易县现有文化企业达400余家,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健全文化产业市场体系是确保高质量文化供给的关键。” 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工艺设计师张淑芬代表认为,应加强文化产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文化产业优惠政策,破解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难题。

针对如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问题,张淑芬代表认为,文化产业是关联度、融合度很强的产业。需要突破产业边界、重组产业要素,可以把文化与旅游、科技、农业等相关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探索打造“文化+”的产业新形态,促进跨界融合常态化。

如何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河北翰鼎雕塑集团首席技师高英坡委员认为,以工艺美术行业为例,应从现有的工艺美术大师人才抓起,促进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从孩子抓起、从中高职院校及有工艺美术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抓起。

文化艺术不仅能塑造乡村风貌,还能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有了产业人才作支撑,相信文化艺术将能凝聚起振兴的力量。”高英坡委员说。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