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健高 实习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秦雪莹
(资料图片)
在这里能够体验到休闲与轻松,创意的设计与有趣的街区,品到北上广深的咖啡,这条老巷子实现了有创意的主理人、有眼光的设计师和有品位的消费者的聚集,不断焕发新活力。
这里的银鱼巷已经逐渐成长为青岛市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新地标。
这是今年以来,青岛市市南区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通过科技+文化双轮驱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带来的新变化。
百年老街巷银鱼巷变身“潮街”,人气暴涨。宋迎迎 摄
打造可记忆的“文化客厅”
旧里院变身济宁支路人才公寓,有效活化利用老建筑,老城区人才吸引力不断提升;停车场建设赋能历史城区迭代更新,中山商城人防、禹城路连接通道停车场、六街口停车场投用,全面助力老城交通,缓解停车难题……
市南区坚持传承历史文脉,重塑产业与空间关系,重聚历史城区人气,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优化城区形态、生态、业态、神态、活态、文态,推进历史城区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让历史城区成为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可记忆的“文化客厅”。
银鱼巷的老里院焕发新生。宋迎迎 摄
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局长张卫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市南区坚持严谨审慎、注重保护的理念,确定了“更少干预+功能提升”的保护性修缮原则,从银鱼巷到潍县路19号,都在尽可能保留老城历史文化元素的同时提升建筑品质,使其具备面向未来生活和工作的使用功能。通过做好对建筑立面本身的保护从而留下文化符号,让100多年前的岁月感扑面而来。同时,通过更新设施,让更舒适、更节能的老建筑获得第二次生命,更好完善了城市功能,满足市民需求。
“新文化+新模式”“好主题+好设计”的双驱动城市更新路径,以轻商业、重休闲的“公园化”重新定义了位于市南区西部老城区的银鱼巷的城市功能,成功树立了“老城潮街”的品牌形象。
“老字号”再现非遗文化风采
在青岛曾流行一句顺口溜:“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而这说的正是中山路上的老字号。
老字号是非遗文化的载体、城市变革的烙印、市井民俗的写真,更承载着广大消费者的浓情厚爱。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中山路上的老字号“转身”不易,有些已经陷入困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还有这样的一批老字号“不啃老”更“不服老”,积极抢抓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重大机遇,求新求变,中国电影院、亨得利、春和楼等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上演了一出老字号与中山路一同华丽转身的好戏。
中国电影院以全新面貌回归人们视野。宋迎迎 摄
今年夏天,随着首届“上街里啤酒节”盛大开幕,中国电影院以全新面貌与中山路一同回归人们视野。改造后的中国电影院不仅全面翻新外立面,影院内部也进行了改造,增添了全新的夜间亮化设置,一楼、二楼增设了影视文化展区,展示了包括中国电影院的前身背景、历代变迁样貌,还有中国影史以及在青岛取景拍摄制作的影片。现在的中国电影院已经华丽转身,成为了兼具现代化影院功能的电影主题博物馆,在这里“青岛的往事不仅可以回味,也可以回放”。
市南区正着力构建青岛往事文化品牌,激活文化的价值基因,构建岛城文化自信,形成广泛的品牌社会效益、长效的产业经济效益。
XR技术“穿越时光”
经过一年多的保护修缮,曾经对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青岛商会旧址——中山路72号、74号变身中山路城市记忆馆,于9月29日正式开馆。记者在这座重生的建筑内看到,市民游客不仅能从老物件、老票据、老照片中认知青岛历史,更可以通过多处精心设计的XR(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互动板块,穿越时光,沉浸式体验老城百年发展历程。
中山路城市记忆馆开馆,一名游客正在馆内参观。宋迎迎 摄
中山路城市记忆馆回望中山路的沧桑历程,既是为了重温青岛厚重的本色历史,也是为了寻找老街的复兴之路。在展陈项目的规划中,策展团队对历史资料深入挖掘整理,去芜存菁、芟繁就简,以达到逻辑严谨、体验多样、绚丽多彩的展览效果。展馆最为亮眼的部分,是利用XR技术设置了多处沉浸式体验板块,展现青岛建置以来,中山路及其周边老城区的肇始、发展以及市民生活、风俗习惯的演变。特别是利用上、下、前、左、右五面屏幕打造的《百年中山路》沉浸式影院,带给观众极强的沉浸感和场景感。此外,该展馆还打造了一辆“光影巴士”,“乘坐”这辆巴士,便能感受到中山路不同年代的商业发展历史。
中山路城市记忆馆建筑外立面也利用老照片投影技术进行“包装”,当夜幕降临时,建筑可整体展示出城市记忆的炫美光影。